新二代

教育與發展

在一個非正式場合中, 姊妹問我有關於子女教養的問題。在大學階段,想休學打工,要不要同意?要有一技之長,還是念大學好? 要不要回到母國去找工作呢?  政策把二代形塑出南向政策的尖兵,  二代覺得呢? 當機構在介紹這個政策與服務時, 是用甚麼角度?

隱微歧視

微歧視是日常生活中可能帶著善意或輕口說出的一句話,但這句話可能來自對特定群體的印象與偏見,一講出口,讓對方不好受,長期下來影響對方心理健康,如看到原住民女孩時隨口說出: 你是原住民,你不是很會唱歌嗎?或者班上導師常常指派原住民學生參語歌唱比賽,因為原住民很多唱歌, 事實上,這是媒體建構的形象, 也不是每一位原住民都愛都會唱歌

新二代也會遇到相似的情形, 班上同學知道小美媽媽是越南人, 就問她,妳是越南新二代,會越南語嗎?下意識地認為越南新二代理所當然會說越南話, 再者, 老師可能潛意識認為印尼是發展中國家, 印尼是落後的,印尼人不聰明,在班上為印尼二代說妳聽懂了嗎,我聽得懂(印尼二代回答),老師就會說,連印尼二代都懂老師上課的內容,相信大家也懂剛剛老師上課的內容....這些不見得惡意,但所講的話都藏著特定的偏見和刻板印象

對你我來說,知道甚麼是微歧視, 敏於微歧視的無所不在,進而用幽默的方式回應經驗到的微歧視,便是很重要的功力 

跨國轉銜生

      「跨國銜轉」係指居留國外或大陸地區而回臺就學之新住民子女,因華語文能力不足而造成學習及生活適應上有明顯困難者,須透過各種服務措施的幫助,始能順利銜接該生原本應就讀教育之階段 。跨國銜轉的對象,指父或母其中一方為有中華民國戶籍人民,其子女不論首次回臺灣,或曾數次進出臺灣而現有中華民國戶籍者,均屬之 。根據教育部國教署已申請跨國銜轉學生的華語補救教學經費統計資料顯示,全國新住民子女跨國銜轉人數如后:2016年671人、2017年862人、2018年832人  (資料來源:立法院全球資訊網 -跨國銜轉學生學習問題研析 (ly.gov.tw))。 

     有些姊妹因為要照顧家計和公婆, 將年幼孩子送回母國, 有的是希望孩子有雙語能力, 對於孩子來說, 這是甚麼樣的經驗與歷程? 在台灣上小學後又是甚麼樣的處境? 

© 2024 劉香蘭。 版權所有。
Webnode 提供技術支援 Cookies
免費建立您的網站!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