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資產與負債

新住民對社區來說是資產還是負債?負債說包括新住民們依賴公共資源,犯罪問題和素質低....資產說主要是其維繫本地夕陽工業,支撐家庭,帶來多元文化和促進經濟.....不同的論述存在的政治經濟脈絡為何?  

尤其在南向政策下,姊妹與二代成為政策下的目標, 企圖透過他們雙語/雙文化優勢增進台灣與她們母國的經濟紐帶和經濟關係,身分與價值的翻轉對她們來說是受寵若驚還是冷暖自知?  政策與制度如何建構她們的地位與價值? 


家庭與婚姻

新住民家庭衝突與家暴率比台灣媳婦高,離婚率也是上升, 再婚率也逐漸增加, 家庭離異與重組的現象下, 社會工作要如何回應?

姊妹受到家暴,第一時間找誰求助? 進入到家暴系統,社工理解她的處境? 司法社會工作者需要有甚麼訓練?在爭取子女監護權可能出現的狀況?

男性新住民人數愈來愈多, 可能是男性移工與二代間的婚姻,也可能是離婚的姊妹(取得本國國籍)與同國籍的男性結婚, 這樣的婚姻雖是"跨國",但非跨文化, 家庭動力以及家庭需要為何?

教育和法律

新住民面對那些法律的問題? 離婚? 家暴? 交通違規? 在甚麼樣情況下觸法? 他們對台灣法律的理解是甚麼?文化扮演的角色又是甚麼? 

台灣的家暴法對女性新住民來說是甚麼意義? 姊妹如何知道並運用家暴法?


就業與勞動

新住民在台灣找工作遇到的困難?進入到哪些產業? 收入與薪資? 和雇主的關係? 為什麼有些姊妹自己開小吃店和雜貨店? 

5月6日邀請芳恆與妙旋分享,知道姊妹多有職災的經驗,職災後更難找正式工作, 開始兼差, 妙旋有很多證照(美容,美食,照服員等), 她們更透過教育完成大學學歷,教母語/當通譯...多元就業是特色, 也因為這樣,她們保持流動性,

宗教與社會網絡

移民群體在地展演的結社與社群的樣態與功能? 宗教對她們的重要性? 新住民網內互動和與台灣人互動網外的差異?

像越南姊妹說,因為信仰天主教,不是每個教堂都有越南彌撒, 所以每周日早上,她要早點搭公車或捷運,到有越南語的教堂

福利與政策

新住民姊妹工作時,原國的父母死亡,她如何申請勞保給付? 越南與印尼有相關的系統嗎? 會遇到甚麼經驗?服務思維如何破除國家疆界,走向跨國的思維呢?

全台各縣市新住民服務有哪些不同的體制呢?桃園有新住民會館,新北市有新住民關懷站,北市各行政區都有新住民關懷據點,不同的行政配置如何影響服務路徑?服務成效要如何評估?

家庭服務中心的社工與重視權益與發展的組織在服務姊妹時, 有甚麼不同的價值與工作取向? 會有甚麼潛意識影響社工提供服務的質量? 服務是增強差異或是增強族群階層? 服務如何帶有族群與國籍意識形態呢?服務輸送中如何建構邊緣呢?

 

社會工作

移民社工的位置?在國界內解決移民者的問題?還是超越國界產生更多的行動?

移民社會工作者是在雙邊工作,母國和目標國,國家政策遷移體制和服務規劃都影響移民在社會的處境,此因性別而有差異?族群與種族在目標國的地位也不同? 階級更不用說了, 為此,多元交織的觀點如何具化在移民社會工作呢?

文化能力與文化智商要如何培養? 優勢觀點與反壓迫的取徑要如何實踐? 如何組織新住民群體? 社區/社群工作的方法與原則? 


© 2024 劉香蘭。 版權所有。
Webnode 提供技術支援 Cookies
免費建立您的網站!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