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實踐與田野軌跡
這記錄平常與新住民姊妹們、社團的合作,及自己的蹲點 (市場啊, 火車站啊, 地下街啊等等)的故事

輔大之聲 有你新世界
受到兩位學生的邀請, 用了20分鐘錄有關於新住民在台灣語言和教育相關的內容, 同學們雖有點緊張,但聲音相當不錯,也很穩健
我只要一看到麥,立馬上身, 自己添加許多料,希望後製不要太辛苦

2024年移民節
下午到松菸文創園區參與北市移民節,看到台北市不同移民團體帶著面具到現場,晚上參與百合協會的年度盛會,數百人參噢,很多表演節目,每位盛裝參與,看到一種融合



樹林越南姊妹的認識
社區工作課程一直希望同學走進社區,認識社區, 這學期還希望同學舉辦族群共好的活動,邀請樹林天主堂秘書,一位越南姊妹的帶領,到已已經開的雜貨店,認識蔡老闆,再到168越南美食店認識老闆娘,第一次品嘗到越南酸辣湯,相當溫潤好吃喔



桃園婦幼局新住民社工輔導員培訓
2024年12月初,我到桃園新住民會館上8小時的課,在場有20幾位姊妹,來自菲律賓,越南,印尼,緬甸和香港,中國等地,一起學習社會工作,新住民社會工作的概念,討論隱藏的議題,並且演練隱圍歧視的同理與回應


桃園婦幼局12月新二代論壇
謝謝婦幼局局長的邀請,讓我有機會看到建豪和詩萍的文章,一個是敘事,一個是學術性的論文, 讓我驚艷
在場還有很多二代,有的是社區發展協會的核心成員,有的已經走斜槓,多才多藝, 讓我收穫滿滿

桃園後火車站走讀 2024.11
20241113 新住民社會工作專題走讀
桃園市新住民社區關懷據點范美幸理事長, 在台灣已經生活20多年, 帶領我們走讀桃園後火車站, 一開始她說她會閩南語和客家語,讓我們佩服萬分,因為他第一次來台灣是做看護工, 學閩南語, 後來又到苗栗, 就學客家話, 實在是厲害
之後她帶我們去火車站裡設有穆斯林祈禱室, 回應印尼移工的需要。她還說越南與印尼人每天早上會洗澡,女性會把打扮自己,愛自己的一種表現, 之後她帶我們走那一條街, 進到東南亞商店,介紹商店可以幫忙匯錢,30分鐘錢就會送到印移尼或越南的家,現在也有包裹快遞的服務,一大箱可以裝滿滿的,每次約1500元 (郵局會有規定),在越南商店,裡面有很多種咖啡,魚露,是我們平日看不到的; 走著走著,我最想要吃的是印尼甩餅,鹹蛋口味,當然要買,又到一家印尼商店,裡面是日常電器用品與百貨,難得的是二樓有賣印尼服裝外,還有專門幫移工舉行婚禮的場地, 小而溫馨, 租場地費用在台幣3000-5000元, 美幸老師說賺錢就要花, 正是族裔經濟發展的驅力啊
我想念的是印尼月亮餅,還是點的原味和綜合,之後我們就去望見書屋,也是新住民服務據點,創辦人是台灣人,覺得要有一個地方給移工讀書看書,這裡的書都是贈與的,不同國家/語言的書,這裡也是活動據點,學習文化與討論一些事情,就像據點提供一些服務,讓移工與新住民能夠知道桃園的資源和可能發展的生活藍圖......這個地方月租3萬,經營不易, 從政府補助案到走讀活動的收入,愈來愈好的感覺
每次到桃園後火車站都有特殊的失落,常蹲點新北新莊區的新住民部落,商店區的樣態完全不一樣, 少了友善店家,店面老舊許多,雖有導覽,還是非居民在舉辦, 服務據點與部落距離相遠,這是一個市政的議題,從發展性社會工作的角度,經濟與社會是並連, 投入族裔經濟的發展,不見的要發展成商圈,會讓很多地下匯兌-借貸-非法的活動逐漸減少,增加經濟收入外,促進多元文化-族群平等的社區
兩個小時真的不夠,一到商店,我們瘋狂的看商品, 但這一路很快樂,就是走讀嘛
印尼舞 迎賓舞

幾位印尼姊妹(妙旋,雷莉,安妮)到輔大來練舞,她們主動說要在16日podcast嘉年華跳迎賓舞,我和學生就參一咖,動作看起來很簡單,但一舉一動都有角度和美感,一下子就香汗淋漓

姊妹說要參加一個比賽,要穿族服和在家鄉景象前拍照,當然不放過這個機會,看樣子頗像印尼娃娃



菲律賓在台辦事處(MECO) 活動-歡迎回台灣
10月13日早上,要去淨心堂Mass時,看到好多菲律賓移工,往輔大淨心堂走去,數台遊覽車停著, 輔大真的打開大門,進行社會融合的活動?
其實是菲律賓移工部福利保護署OWWA Overseas Workers Welfare Administration 每年舉辦大型移工活動, 這次到輔大, (我真的很幸運)
進入到中美堂,看到認識的漁業署長官Yihsien Chiu(左二), 他熱心的帶我認識菲律賓移工部福利保護署北中南分布的主任與夥伴,更開心地遇到Ne Ne Ho,是我認識多年的菲律賓新住民,她女兒跟我友好,以前在學生時代常去她家。
就自然了,成為在地的唯一代表,被邀請到前面,欣賞各種表演節目
早上是移工歌唱比賽,下午是演藝人員的表演,相當國際化的安排,每個細節都有安排與準備,輔大場地讓菲辦與新北勞動局都相當滿意,我我想這就是輔大一個重要角色,無圍牆的學校,成為多元文化發展的平台﹐


新北百合協會10月例會
在好友的引薦下,12日參加新北百合協會的聚會,包括慶生,第一次參與,有些陌生與緊張,認識創會者,還有來自越南,菲律賓和印尼姊妹,以及數位本地人
帶著自己做的食物,聊著無數次的旅遊回憶,商議下任幹部和重大活動,有些擔心自己的存在會不會干擾? 創辦人是一個相當有遠見的人,他分享創會以來的點點滴滴,如今,姊妹的子女到了上大學的年齡,個人與家庭生命歷程進入到新的階段,"讀書一條街"意味著中正路上循著捷運,國中-高中-大學,服務在地化-教育在地化對於新住民家庭來說,更重要了吧

天主教堂內的越南婚禮彌撒
2024年10月5日是我一次參與越南婚禮彌撒。早上坐859,坐錯方向,索性就搭taxi, 司機大哥很幫忙, 一下子就到樹林天主堂。
在門口,帥氣的新郎問我是不是新娘的老闆,我說不是,我是天主教友,今天是你的家人,他很開心;到教堂內,看到新娘,居然有兩對,秘書說,每周都有越南婚禮, 實在是太驚訝了, 我問,他們舉行婚禮的過程?
黃秘書說,他們要先完成在越南的婚姻儀式,符合越南結婚的規定,教堂才幫忙舉辦婚禮彌撒, 在教堂的婚禮,在台灣沒有法律效益,但在教會內是有效的, 樹林天主堂因為交通方便, 很多移工選擇在這結婚
越南婚禮的音樂與歌曲聽起來,有一種堅毅之感,主禮神父也是越南人,來台灣一年多, 一開始就說兩人在台灣結婚,沒有親人在旁邊,需要相當獨立,在場的好友,聖詠團約20多人, 台灣的老闆也有在場祝福, 新人從讀經,信友禱詞, 奉獻都是自己來, 雖然我聽不懂越語,但熟悉彌撒流程,知道進行到甚麼地方, 近十年來, 參加多是殯葬彌撒, 警覺到自己半百,未來可以多餐與婚禮彌撒,沖沖喜氣: )
在場有三位修社區工作的同學,一位是越南修女,好在她幫我們做翻譯,兩位大三同學很認真, 我跟她們說,如果這兩對新人當中,一位二代,另外一半就是新住民,如果4人都是移工, 婚後如有懷孕,女方可能要回國生產,照顧可能就由家人幫忙,無論如何,是跨國家庭....

輔仁大學「新住民Podcast MV工作坊」
2023年9月7日(六)下午,我和團隊-實習生-以及來自越南-印尼-泰國-馬來西亞的姊妹弟兄進行一場別開生面的聚會。
在詹尹州老師的專業指導下,從人物專訪到利用AI技術完成專訪寫作,再到製作MV的分鏡和主題曲,這將是一個充滿能量和機會的聚會!🌍💕
對我來說,無心插柳柳成蔭!在場的實習生-碩士生-大學生🌍💕與姊妹弟兄透過共同製作的過程, 巧妙的融合成為一體,一位分享自己的故事,一位操作軟體,一起修改,一起開心
我很enjoy其中,因為大家沒有嚴肅的角色分工-也不分專業與否
💕感謝宗教地景療育與社會實踐標竿計畫🌍 感謝學生們
我也更確立自己的風格--協作者-合作者, 沒有比這個開心的事--一點都不用逞強/偽裝, 很棒的事

與賽珍珠團隊拜訪板橋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
2024.08.08 我和北市北區新住民關懷據點的團隊到板橋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拜訪,位於板橋四川路, 坐落在一貫道場地,一進去是莊嚴肅靜的佛堂, 相當寬敞, 暑假有很多活動;相當熱鬧。
板橋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是民間委辦的, 團隊相當熱情,也相當有創意, 今年也開始做一般婦女服務, 最印象深刻的是她們做新住民姊妹的職業培力,多元文化的活動也相當創新,更重要的是她們吸引不同的姊妹
從交談中發現北市與新北市新住民服務體系有蠻大的差異, 北市各行政區均有新住民關懷據點,新北市有兩個家庭服務中心,數個關懷據點,下面還有關懷站,公所也扮演相當重要的窗口, r移民署提供的資料在兩市就有不同的處理方式
感謝的是得到很多禮物-
桃園忠貞市場的蹲點

忠貞市場處於台灣桃園市中壢區及平鎮區龍岡一帶的市集,以具有販售滇緬泰一帶的菜餚料理為其特色 入。國旗屋,相當有名,有很多種米干, 四月份還有「龍岡米干節」

我點了傳統米干, 還有豬皮凍, 有趣的是店裡幫忙販賣的是越南姊妹, 一個店可以看到不同時代下的流動與組合

如同金門一樣,歷史時期的事件與記憶被動員,在金門戰爭文化與記憶作為政治動員和族群分化的策略,在這市場化與經濟化的操作很明顯,隨著故事館的成立.歷史記憶真的成為故事? 否則,在獨立運動下,這些怎麼如此大膽地作勢呢?
族裔經濟帶來豐富的異國美食--
印度手抓飯,臘肉思康,豌豆泥麵和各種娘惹糕




桃園新住民關懷據點輔導工作坊 2024.6
•新住民在地的多重需要—新住民生活在制度斷裂中,前三年需要積極的接觸,現在新住民家庭相當多元, 需要整理服務對象的圖像與需要
新住民社區關懷服務據點的價值與服務精神--在地綠洲的地位, 如何掌握過來人,培力過來人,發揮網絡功能?
如何有效地扮演在地的支持與橋樑--從照顧-培力-發展, 這套模式的發展與應用


運用ChatGPT 在行銷
0601 我們請了詹伊洲老師教基本行銷概念後,並且運用google trends 了解台灣人最近在關心那些新聞事件後
開始使用chatGPT在文案上,先透過準備文字,下一些指令, ChatGPT就照指令做完我們要求的事--如作詞
最後在連結作曲的軟體,便可以作曲
不到10分鐘一首歌詞歌曲就完成了 如



走訪泰山區凱印商店
凱印商店位於明志路上,是一家專賣印尼雜貨店,老闆娘是曹寒妮,嫁到台灣近30年, 這間店是新店 (開2年多),舊店因為房東不租搬到這 (已開12年多), 店裡賣很多印尼香料,飲料,甜點和零食等,更有印尼服裝,染布和手作。
我們15個人(修新住民社會工作專題實務)到店裡, 寒妮先做簡報, 安妮也在場幫忙, 讓我們知道她的生命歷程,難得的是她組印尼舞蹈團,也會與鄰近的大學舉辦服務性活動,她個人也會在疫情階段為印尼移工堤供食物,她說這是解憂小店, 讓在台灣的同鄉姊妹與移工得到支持與協助。
聽完她的簡報後,我們一起手作印尼沙拉,起初大家聞到蝦醬的味道,相當刺鼻,一開始不能接受,隨著與花生一起磨碎,香氣開始撲鼻而來,加入水果生菜,真的太好吃了, 寒妮說我們做的是hanny laose的水果沙拉(花生醬水果沙拉) , 助於開胃, 隨後,15人分三組自己做沙拉,吃開了,玩開了。
住在台灣很久的姊妹,透過自己的努力成為社區微型據點,成為族裔經濟與族裔服務的平台, 新住民社會工作強調自然生成的力量,從寒妮的身上,看到這個模式(自助-互助), 成為穩定社區的力量
2024.4.5 去了龍山寺華西街,看到相當多越氏理容的店面,規模不一,像第一個照片,相當奢華,王后級的座位,那裏還有養生會館, 客人在裡面接受姊妹的不同服務,也有店包括教學,來比較久的新住民教授理容的技巧,華西街一直給人蠻複雜的印象,現在因為姐妹多了,更加多元了,那裡的租金不見得便宜,但是人潮多的地方,遊客也絡繹不絕,帶來的商機可想而知,但隨著店家數愈來愈多, 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店倒店再開好像是一種"自然律",我看到消費者被"服務"的樣子,性別,階級,年齡與族群的交織,心裡感觸很深的


幸福聯合國專訪
2024年3月31日(日)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在幸福聯合國廣播節目吳振南主持人邀請下,到電台交流國內新住民社工服務人力的問題,以及輔大"宗教地景療育實踐標竿計畫下"新住民podcast 的緣起與發展
對於新住民服務的社工人力, 強調專業教育的缺位,國內社工系所未普設開授新住民家庭或移民社工課程,而輔大社工所有2學分新住民社工實務專題是選修課,已在積極回應這個教育缺口; 個人也希望以發展的觀點實驗姊妹自助模式和過來人服務過來人的模式,方能填補既有人力和服務模式的限度
輔大哈潑團隊是一個實驗性計畫, 主要是透過自媒體的力量, 提供一個平台促進社工系與宗教系的師生跨領域合作,也提供一個平台促進國內新住民podcast節目的交流,讓有興趣的團體和個人透過這個平台製作新住民podcast 節目


新家人 話台灣
很幸運的,加入輔大宗教,地景,療癒與社會實踐標竿計畫, 自2023年起宗教系與社工系師生經營podcast節目,與天主教新事社會服務中心合作下已錄製52集podcast 節目
2024年與新莊社區大學, 賽珍珠基金會, 天主教新事社會服務中心和姐妹們組成podcast alliance,一起學習如何鼓動新勢力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88141283834
在此感謝輔大社會科學院
副院長鄭印君主任的邀請,還有社工系宗教系師生的支持
多元共融 迎向「新」生活 – 新莊報導https://242.tw/2024/01/30/%e5%a4%9a%e5%85%83%e5%85%b1%e8%9e%8d-%e8%bf%8e%e5%90%91%e3%80%8c%e6%96%b0%e3%80%8d%e7%94%9f%e6%b4%bb/—
【記者高譽文、楊蕙瑜、葉雨桐專題報導】新住民為台灣帶來的影響深遠而多元,從經濟、文化到社會各個層面都能感受到他們的重要性。政治大學社工所所長王增勇說,新住民和新二代是社會的新動力,豐富了文化多元性。然而,他們也面臨語言理解、環境適應和文化平衡等挑戰。過去,媒體對新住民的負面報導造成社會對他們的刻板印象,而如今有新媒體Podcast、圖書角、補校、廚藝班等多種方式,讓來自不同背景的新住民有機會互相了解、分享彼此的文化特色。這也讓新住民有機會融入在地社區,促進文化間的交流與共融。
Podcast興起 聽見「新」聲
全台目前有九個Podcast節目製作新住民相關內容,其中一個便位於新莊。作為新型傳播媒體的Podcast,為新住民提供了一個勇敢發聲的平台。南洋姐妹會理事長洪滿枝本身是越南新住民,同時也是Podcast節目「移?老娘開新房」的主持人。洪滿枝說:「傳統媒體不會正面說我們的故事,我們就自己說!」她在節目中分享,媒體在十幾年前前常負面報導「外籍新娘」的形象,有時會使用「可憐」、「弱勢」等字眼,不僅造成社會錯誤的刻板印象,還間接影響新二代的自我認同。近年來,新住民和新二代的權益開始受到重視,也推動社會對多元文化的更深層理解。
二〇二三年十一月十八日,輔大宗教系、社會科學系和新事社會服務中心共同舉辦「融合、多元、行動台灣新移民Podcast嘉年華」的活動,並邀請「移?老娘開新房」、「新家人話台灣」、「新生報到-我們在台灣」和「幸福聯合國」團隊,分享一整年錄製節目中遇到的酸甜苦辣。國立教育廣播電台「幸福聯合國」的主持人阮氏梅英說,節目通常以時事為主題,分析新住民日常遇到的問題,像是節目會分享五月報稅的新規定,讓新住民聽友可以輕鬆習得新資訊。曾錄製「新家人話台灣」的越南新住民阮氏何則分享了自己懷孕的經歷,她表示,以前坐月子時,無法適應月子餐的中藥味,婆家也對越南文化不熟悉,甚至希望孩子只學中文。近年來,阮氏何透過分享越南道地美食,讓原本對越南文化陌生和排斥的婆家開始接受並願意更深入了解。「新家人話台灣」節目的主持人之一的輔仁大學社工系副教授劉香蘭則表示:「新住民在Podcast中分享的內容,讓未來要來台深耕的新住民或母國的家人都可以聽到,達到文化的外交效果。」

台灣新住民podcast 嘉年華
2023年11月,在地景,療癒與社會實踐標竿辦公室和新家園計畫支持下, 舉辦一場新住民podcast 嘉年華,邀請到國內有名新住民podcast 節目到現場,一起分享交流製作新住民podcast 節目的經驗,擴大滾動新勢力
學者: 王增勇教授 (政大社工所所長), 鄭印君副教授(輔大社科院副院長)
■
輔大-新事哈潑團隊 新家人話台灣 (鍾佳玲主任、劉香蘭副教授)
■南洋姐妹會 移?老娘開新房 (洪滿枝主持人、梁麗群錄音師)
■IC之音FM97.5 新生報到我們在台灣 (王淑榮、吳曉萍主持人)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幸福聯合國 (吳振南、阮氏梅英、陳秋柳主持人)
新住民培力工作坊系列
2023-2024 舉辦一系列個工作坊, 都是在周六, 沒有假期, 願意出來和姊妹一起, 也不知動力從哪來? 也因為有我們這些願意出來相會的人,讓我們更有感覺--我們是在做真的, 不知道未來會變成甚麼樣? 就是走走看

新北市緬甸街巡禮1
緬甸街是緬甸排華下移民潮在當地自然形成的移民社區,這匯集緬甸, 印度,雲南和泰國等多元文化(瓦城在緬甸喔…不是在泰國),我們不只吃美食,也聽萬利敘說自己的生命故事,後來我們反思社會工作者的角色是看國籍提供服務?還是照人權建構制度?
#語言和食物是移民社工的關鍵 課程:社區工作專題 (碩士班),

新北市緬甸街巡禮2
移民社區的樣態是甚麼? 裡面住著三四代,誰是移民?
緬甸街街上男性在店內坐著聊,喝著奶茶,如何從文化脈絡理解?
政府稱之為東南亞觀光之地對住民造成甚麼困擾?
戰爭下的移民和移民社會
新住民社會工作專題(碩士班)
參與活動的行動

2023.12月接受百合協會理事長的邀請, 首次參與協會舉辦的年度尾牙。50桌坐滿新住民姊妹和親友, 也認識更多的姊妹;也聽到其他區的協會也有辦類似的活動, 姊妹們會互相揪團參與,這不是免費的, 載歌載舞, 司儀講的是英語,偶爾穿插不同國家的語言。

2023.11-12月參與南洋姐妹會20周年的活動, 包括討論新住民長期照顧的議題。夏曉鵑老師的投入令我驚艷, 20多年來她在場域中發現議題發展行動,組織姊妹,讓我體會到甚麼是行動-研究-教學的整合。

擔任督導與評委
接受賽珍珠基金會的邀請,開始擔任外部督導, 新住民社會工作的生態改變很大,運用的方法與模式需要因地制宜
如何支持實務現場和運用優勢觀點,相當重要,才能留住人才累積經驗


姊妹的生活 姊妹的活動
2022年過年,受到邀請到雷莉家過年,這是我第一次到姊妹家,認識不少的姊妹,中秋節也參與烤肉, 對我來說, 姊妹們聚會是互相支持和聯誼的場域, 一起面對生命的無常
有時候會想到,一起變老是一個幸福的事,她們一起變老,我和他們一起變老, 彼此陪伴是移民群體重要的內涵, 與本地人一起變老,會是什麼樣子?

緬甸街潑水節
平常自己會去緬甸街,尤其是在潑水節那一天
小孩玩瘋了,遊客變多了
移民對社區來說,是資產還是負擔? 在新住民社會工作專題一定會討論這個, 不同的論點與立場就有不同的做法與政策
唯有親身經驗,才會體會尊重差異的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