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二代的處境: 從微歧視和雙族裔認同談起

2024-04-23

2024年4月22日下午,主題是新二代的處境, 每10個小朋友就有一個是新二代,尤其是新住民數目更多的地方,與二代相遇的比例就更高了, 二代也已經出相關書籍並在網絡投稿,從自己的生命歷程讓我們去了解他們的處境,以及讓我們反思要如何回應?

我們看到跨國轉銜生,因為台灣沒有適合的托育資源,部分姊妹將嬰孩送回母國照顧,入小學前回台,由於中文能力的限制,   較難跟上一般生, 表現優異的二代,可能成為老師口中做為比較的標的: <連這位混血兒都會了,都懂了,相信其他同學也聽懂了>......由於台灣沒有完善的母語環境,回到媽媽的故鄉,不會媽媽的話, 還可能會被母親親友念,或是要裝為啞巴, 免得被看出是"外國人"

重點是,日常生活不經意的言語與行動,對二代產生的影響, 昨天我們分想了有關於二代的微歧視, 包括被問到你自己覺得自己是越南人, 還是台灣人? 或是你不是越南二代嗎,為何麼不會講越南語?   在網絡文章中看到柬普寨文化中,送女兒耳環是種關愛, 但可能被學校老師誤會,認為二代愛漂亮...........我們不能漠視微歧視的影響,因為它會成為霸凌的基礎, 惡化二代的處境

最後,從文獻探索雙族裔的自我認同歷程, 這個研究是以基隆小五小六的學生,樣本數不到100份, 但讓我們學到二代的認同歷程可能更為複雜, 也與父母親的態度, 環境對新住民和二代的友善度有關, 在2030年 至少有14%的青年是二代, 當我們畫分二代和我們的時候, 我們區分了甚麼?  凸顯差異嗎?  我們之間的相同相似又是甚麼? 

全球化下, 文化知能成為一種必要能力, 如何培養你我的文化知能? 食物是一種橋樑, 餐桌成為一種平台,邊吃邊聊,從欣賞與尊重的角度祝福差異,連結相同



© 2024 劉香蘭。 版權所有。
Webnode 提供技術支援 Cookies
免費建立您的網站!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