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提供的缺口--兼談bridge people
2024-05-13
今天下著雨,氣溫驟降,但在課堂上卻愈來越熱血,為何? 因為新住民服務的供需存在相當大的缺口, 不僅是存在政府體制內,太用本位思考, 不接地氣,更存在公私劃分的問題, 忽略默默存在發光發熱的非正式服務提供者--Sherraden and Martin (1994)早就提到移民工作者要走進移民社群,與非正式服務系統的key person 工作,連結正式與非正式服務,更促進自助模式的發展,在liu 等人(2015)提出bridge people的概念與模式,來回應服務供需落差的問題
bridge people可能是教堂神父,可能是通譯姊妹和族裔商店老闆,有雙語/雙文化, 熟識與親近,可能就是姊妹生活圈的一員,但只有有基本的福利服務概念與能力,就可能成為連結非正式與正式服務的關鍵人物, 讓社會工作者將服務資源帶進去, 我們如何發現-辨識 -培力-充權-支持, 尤其,很多姊妹相當有活力,有其很多組織是新住民組織,很多二代也願意做一些甚麼,何不把權力/資源/機會重新配置, 活化族裔服務呢?